助力住房市场高质量发展,银行机构在行动。《证券日报》记者获悉,3月22日,北京保障房中心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六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向性合作金额每家300亿元,合计金额1800亿元。
据悉,此次北京保障房中心与六家银行战略协议的合作内容,除传统融资、债券、投资等业务外,还包括各银行结合自身优势在内部资金管理、优化财务配置、提升运营效率、金融科技、公募reits等方面内容。
“此次北京保障房中心与六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将为更多的银企合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徐跃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利用资金优势助力保障房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拓宽保障房建设运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其资金压力,从而为扩大保障房供给提供助力;另一方面,除了传统业务之外,在金融科技、公募reits等新领域的银企合作,也有利于促进保障房建设运营企业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更好地推动保障房健康可持续发展。
保障性住房的筹建等工作,离不开资金端的支持。今年2月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搭建了住房租赁金融支持体系,一方面从信贷端对租赁住房项目全周期进行支持,另一方面提出拓宽住房租赁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当前,银行机构高度重视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助力“住有所居”。农业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该行围绕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化长租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租赁住房体系,第一时间研发了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法人租赁性住房贷款、公租房贷款等租赁住房专属信贷产品。贷款主体涵盖项目所有权人、项目收购方、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等各类建设、运营主体;贷款用途涵盖租赁住房开发、收购和运营各环节,满足各主体在各环节的资金需求。此外,还在贷款主体准入、审批权限、担保措施等方面给予差异化支持政策,加大租赁住房项目贷款审批、投放力度。
近年来,建设银行将“住房租赁”确定为全行战略,2022年11月份,建设银行出资300亿元发起设立建信住房租赁基金,有效盘活房企存量低效资产,增加市场化长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证券日报》记者从建设银行获悉,截至2023年3月10日,建信住房租赁基金已签约项目13个,总资产规模为42.34亿元,向市场提供长租公寓约7600套,其中,已交割项目12个,基金实现出资37.85亿元。
徐跃进建议,在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建设方面,政策可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一是进一步拓宽保租房筹集渠道,尤其是在存量改造方面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二是进一步加大金融、财税等配套支持政策,让企业能够“算得过来账”,提升其供给租赁住房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提升对租户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同时完善住房租赁市场监管体系,让租户更具“获得感”。
“对银行机构来说,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的同时,应在住房租赁信贷产品、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服务模式上进一步探索与创新,积极开展银企合作,切实缓解住房租赁企业的资金压力,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徐跃进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