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最近几天,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规划线网总规模约2683公里,包括区域快线和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线包括市郊铁路线和新建区域快线,由15条线路组成,总里程约1058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由38条线路组成,包括普通地铁线,快速地铁线,中低运量,机场线等,总里程约1625公里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北京轨道交通已形成由783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和365公里城市铁路组成的超大规模网络,承担着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保障居民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的重任。
在新的发展阶段下,为落实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强国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整合轨道交通空间资源,科学制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分期实施路径,优化出行结构和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规划首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蓝图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规划坚持开门编制规划的工作模式,创新多课题系统支撑,多领域专家咨询,多类型团队协作,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模式,围绕中心城区增密度,外围廊道提速,副中心框架化,环京通勤化的规划思路,从提高出行效率,拓展出行方向,强化精细化管理等方面,
围绕首都和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内外走廊,速度先行,空间融合,枢纽锚地的网络布局由高速铁路,区域快线铁路),地铁快线,地铁普线,以及国家级,区域级,市级枢纽的锚泊,区域化,层次化整合形成一个规划网络
规划线网总规模约2683公里,包括区域快线和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线包括市郊铁路线和新建区域快线,由15条线路组成,总里程约1058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由38条线路组成,包括普通地铁线,快速地铁线,中低运量,机场线等,总里程约1625公里
其中,地铁快线是中心城区与副中心,多点新城与中心城区快速连接的主导轨道交通方式线路主要服务通勤客流,提供大站快车服务普通地铁线(m线)强调高密度,公共交通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形成内廊的布局
根据京津冀地区和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线网按照增加中心城密度,增加外围速度,保持跨界连通的思路,形成了内廊,速度先行,跨界联动,枢纽锚固的布局。
根据规划,在城市层面,网络呈半环 辐射形式,围绕副中心,多点新城形成半环结构,围绕中心城区形成多条辐射廊道,在中心城区是双环棋盘 辐射的形式,四环内部由一个平面覆盖,边缘群作为辐射廊道,在城市副中心,以环 辐射的形式实现区域覆盖,在多点区域提供一个快捷服务,一个普遍服务的走廊服务,积分服务主要在首区和跨境组提供。
城市中心以弥补断点,增加覆盖,提升服务为核心,强化速度,优接,结构互补城市副中心加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和对新城及北三县的辐射带动,同时加强内部区域网络建设多点区域充分发挥既有轨道通道作用,原则上都提供一快一通轨道服务,重点方向提供两快条件一是该区采用郊区 城际的复合服务模式,实现高效绿色发展为不同层次的跨境群体提供差异化的轨道交通供应服务
首批指定了71个微中心。
轨道交通微中心是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整合互动的城市区域空间,具有高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多重城市功能,场所感和识别性结合正在筹备的试点单位范围,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和市郊铁路重点项目,以及各区实际情况,北京市首批划定了71个微中心,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以创新的思路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通过底线控制,土地集聚等手段,提高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聚集发展能力,实现城市轨道与城市的融合,促进城市更新,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升居民生活和出行品质
此外,基于轨道交通的引领作用,应创新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要求明确各分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和协调点,提出轨道交通与城市一体化综合实施方案的编制方法,强调从功能,控制到实施的传导路径,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城市功能的高效集聚
。